拼音出现之前,中国人是如何给汉字注音的?

拼音出现之前,中国人是如何给汉字注音的?

翟云润 2024-11-10 百科资讯 562 次浏览 0个评论

拼音出现之前,中国人是如何给汉字注音的?

在世界主要文字体系中,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指示会意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并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语素文字是不表音的,这意味着汉字与汉语的发音没有直接关系,这与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汉字能够表示多种语言,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但为了标注语音,古代各国都发展出了各自的拼音系统,如韩国的谚文和日本的假名。

那么,在中国,拼音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给汉字注音的呢?

现代,中国的标准注音工具是汉语拼音,它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为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设计的标音方案。但汉语拼音的历史其实很晚,直到1957年11月1日,才被正式通过为汉字的辅助注音工具。在此之前,汉语拼音方案甚至曾打算采用西里尔字母,但考虑到国际情况,最终还是选择了拉丁字母,这证明了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在更早之前,汉字是如何被注音的呢?

其实,在这之前,成体系的汉字注音方式还有一种,现在如果查字典,大家也能看到这种注音方式,不过大陆地区的人一般翻字典直接忽视这个,因为都没学过,不过台湾地区仍然在使用这个。这套方式现在直接叫“注音符号”,以章太炎编创的“纽文”、“韵文”为蓝本,经过百年演变,现有37个字母。

在古代,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所谓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发挥注音的作用。

后来,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反切法”,这种方式据说受到随着佛教传来的梵文的启发,汉字的发音可以透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并来注音。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拼音,但由于汉字以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造成了推断古代汉字读音的困难,必须进行专门的汉语音韵学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过汉语拼音方案,但不是供汉人用的,而是少数民族用的。元代的音韵之学有一猛跃,就是《蒙古字韵》的出现。此书是韵书,但却标有八思巴字(来自于藏语)拼写的汉语,代表了汉字第一次被成功拆解。于是元代文人儒生对八思巴字推崇备至。但八思巴字未能拼出汉语的声调。

汉字音韵学的目标就是探测古汉语的发音如何,以及古今发音的演变规律。汉语古今音变确实是一个让历代学者头痛的问题,从明朝学者陈第的“古今音变”到顾炎武的尝试分析古代音韵,都显示了汉语音韵学的深远影响。

总之,尽管汉字不表音,但通过古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得以窥见汉语的发音变迁,并继续探索其奥秘。

转载请注明来自江西乔森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拼音出现之前,中国人是如何给汉字注音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